什么是“无废城市”?怎样创建“无废城市”?市民如何参与创建?这些问题,西宁有答案。
2019年,生态环境部确定11个“无废城市”创建试点城市,西宁是唯一一个参与试点的省会城市。2021年,西宁成功试点,摘得全国唯一省会“无废城市”桂冠,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西宁智慧和经验。
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
说到“无废城市”,你会想到什么?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西宁市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牢牢抓住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两个核心,聚焦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注重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稳步推进。
今年,西宁市委组织部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目标,列入全市“争先行动”计划,按季度开展考核。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持续发力,制定印发《2023—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梳理38个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印发《关于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的通知》,分类制定“无废学校”“无废工厂”“无废餐厅”“无废商超”“无废公园”“无废医院”“无废机关”“无废快递网点”首批8个类型评价指南,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
一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8%
普通人与“无废细胞”的关联,其实很简单。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好垃圾分类,就是在为“无废城市”建设做贡献。
“这可难不倒我,垃圾分类已成习惯,我还总结了一套减少垃圾产生的妙招。”12月4日,一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时间段,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园小区居民陈女士便提着厨余垃圾出门,解开垃圾袋,将垃圾倒入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内,再将垃圾袋扔进属于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内。
城西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张钰昕介绍,陈女士倾倒的厨余垃圾,将由城西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运输至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他垃圾拉到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电。可回收物运至位于城西区彭家寨镇张家湾村水槽沟的城西区垃圾分拣中心,分拣后回收再利用。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黑沟的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平均每天进场约1600吨生活垃圾,预计每天上网绿电50万千瓦时,可满足10万户家庭一天的照明用电。“截至11月20日,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累计发电1.58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绿电1.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2万吨。”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指挥梁涛说。
垃圾焚烧,除产生电能外,还能从炉渣中提炼出金属,剩余的尾砂可制作成环保砖销售。西宁市城市管理局固废科科长杨君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吨生活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能产出450千瓦时绿电,产生200千克炉渣,仅剩下20千克至25千克飞灰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98%,实现生活垃圾全处理、能利用、变成宝。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有望突破91%
城市里的生活垃圾能变废为宝,在乡村,农作物秸秆也能实现资源化利用。
秸秆如何资源化利用?西宁市湟中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站副站长蔡邦国介绍,今年,湟中区各类作物总播种面积82.38万亩,可收集秸秆27.47万吨,秸秆主要利用途径为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望达到91%以上。
利用320万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湟中区新建4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遴选1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蔡邦国说,项目建成后,将补齐湟中区秸秆燃料化利用短板,推动秸秆颗粒饲料化利用产业化发展,解决油菜、马铃薯秸秆无利用途径的困境。
去年,湟中区在鲁沙尔镇建成占地2024平方米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引进集秸秆切碎、柔丝、除尘、打包、套袋为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饲草加工生产线,每年可收集加工麦类秸秆3300吨,向市场提供优质柔丝草2500吨,销售额达400万元,纯收入达43.7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可新增务工收入200多万元。
汪忠善是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他的公司主要生产秸秆饲料及优质膨化饲料。他说:“我们把秸秆打成精品草砖,对牛羊的适口性特别好,今年生产了2000吨深加工秸秆,解决了湟中区一些养殖场冬季饲料问题。”
38个成员单位齐发力
除资源化利用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共培育绿色工厂44户、国家级绿色园区4户、省级绿色设计产品48项、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户,具有西宁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力度,排查餐饮经营企业、学校食堂等3524家次;开展餐饮服务人员职业培训,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纳入培训内容,培训餐饮从业人员6015名。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对生产企业塑料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严格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等塑料制品。
其他“无废城市”建设成员单位也在各自职能领域内找准聚焦点和发力点,合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如西宁市各级供销社组织社属企业大力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500只、农田残膜4000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提升至90%。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党政机关例行勤俭节约,所辖东川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生物园区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委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甘河工业园区不断补齐固废处置短板,提高固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